“文化寻迹”片区(江苏路-鱼山单元):人文浸润 康养心神

  文化寻迹,从康养的角度来说,妙就妙在一个“寻”字,有人说,“身体和灵魂,总要有一个在路上”,而“寻”,是身体和灵魂,双双被愉悦,是名副其实的“康养”。

  

  我们将“寻”的起点,放在位于龙山路17号的信号山公园。之所以选择信号山,一则因为熟悉一个地方的样子,就要站在它的高处,二则因为恰恰这个点望去的“样子”,最得“红瓦绿树,碧海蓝天”的精髓,再则登高望远,也是“康养”应有之义。

  

 1684379782924941.png

  

  信号山,海拔98米,位于青岛市市南区,面临青岛湾,是市区海拔较高的临海山峰。信号山虽不高,但你想要的它都有,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,远眺大海波涛浪涌,近看树丛苍翠葱茏,自然气息满满,人也跟着元气满满。

  

  沿着蘑菇楼旋转楼梯拾级而上,登上观景楼的360°旋转观景台,便到达了俯瞰市南尤其是历史城区的最佳地点,栈桥、小青岛、迎宾馆与碧蓝的大海和红瓦绿树交相辉映,前海风光尽收眼底。

  

  信号山也是摄影爱好者们的圣地,旅途遇见青岛山海经维影像博物馆,一定要进去看看,关于镜头、关于影像,老照片总让人回望,老物件总让人怀想,驻足照片墙,望向窗外一片海,是独特的康养体验……

  

  很多人说,如果一个摄影者没去过信号山,那他的摄影生涯是不完整的。它的天朗气清,它的雾气缭绕,它的绝美日落,都是大自然馈赠的绝美风景,由风景而摄影,由“养眼”而“养心”,那种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美好。

  

1684379805177114.png

  

  信号山,不但自然风光秀美,而且历史底蕴深厚。1931年,红学家俞平伯来青岛游览时,曾为信号山题诗:“故人邀我作东游,可惜年时在早秋。三面郁葱环碧海,一山高下尽红楼。”也是在上世纪30年代,山下已陆续形成了龙江路、龙山路、龙口路、龙华路、伏龙路这五条民居聚居街,信号山也由此被人称为“五龙山”。

  

  漫步在这些路,这些街,这些民居,会有一种走进历史的恍惚感,漫步其间,不仅能充分领略到百年老街和独特的建筑风情,更能触摸到那红瓦绿树之后的城市文脉。

  

  1684379851696590.png

  

  这里和临近的小鱼山周边区域,散落着大批文化名人故居,年年岁岁,岁岁年年,时光如白驹过隙,一去了无踪迹,倒是空间,在某种形式上得以永存。藉由空间,我们又可以回望那些旧时光,以及旧时光里的人。

  

  说到这里,不能不提这里曾经的域内文化标杆——国立山东大学。在蔡元培先生力主下,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,造就了上世纪30年代中期青岛文坛的璀璨盛景。其旧址就在今天的鱼山路5号,众多的名人故居正是环绕着海大校园星星点点散落的,这条路上,集中了闻一多、吕海寰、吕美荪、梁实秋、童第周、冯沅君、陆侃如、束星北等众多名人的故居。

  1684379898454867.png

  “我北自辽东,南至两粤,走过了十几个省,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。”这是梁实秋对青岛的念念不忘。在鱼山路33号梁实秋故居,遥想一下那个时代,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梁实秋先生写的《雅舍小品》中,他不无骄傲的提及第一次吃到鲜美的“西施舌”(青岛人习惯称之为沙蛤蜊)便是在青岛。在他看来,蛤蜊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,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,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。”今天看来,那份闲适,那份悠然,不就是我们今日所说“康养”的模样?

  

  老舍先生的故居则在不远的黄县路上,现已辟为“老舍故居纪念馆”,同时也是“骆驼祥子博物馆”——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作家的作品名称命名的纪念馆。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青任教的老舍先生在此写下许多小说、散文,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长篇小说《骆驼祥子》。

  

  在距离学校不远处的福山路上,也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居住。比如,福山路1号曾居住过著名戏剧家、导演艺术家洪深,香港影星洪金宝的祖父洪济就是他的弟弟。洪氏家族与影视戏剧的渊源正是肇始于此。

  

  福山路3号则居住过著名文学家沈从文。视青岛为一生最爱之地的沈从文曾经在1934年7月生活书店出版的《我与文学》一文中写道:“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,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。海边既那么寂寞,他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。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,且放大了我的人格。”这里的海,正是青岛的海。也正是在这里,他开始酝酿写作著名小说《边城》。

  

  “红瓦绿树,碧海蓝天”,这是康有为的感慨。福山支路上的康有为故居,临海而建,有着中西混搭的风格气质。康有为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十年时光,并给青岛留下了“青山绿树、碧海蓝天、不寒不暑、可舟可车、中国第一”的赞誉。

  

  如今的观象一路1号,已经辟为“萧红、萧军、舒群故居”,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。这是一座花岗岩石砌成的二层小楼。1934年,作家萧军、萧红夫妇从伪满洲国来此避难,与作家舒群一家比邻而居。虽然漂泊穷苦,但美国学者葛浩文在《萧红评传》里说,“比较起来,萧红只有在青岛的短短五六个月中享受到了一点人生乐趣”……走进这一栋又一栋的故居,走进故居主人们那些逝去的光阴,感受一个时代的风华正茂与风起云涌,游人的内心也会起了波澜。海风掠过从前也吹在你我的脸庞,时间永远向前,但有些东西却从此留在了这里。

  

  市南拥有的名人故居多达58处,构筑起一片足以载入史册的文化街区,文脉滋养城脉,人文滋润心灵。精神滋养,是“康养”的深层境界。

 

  

  投稿邮箱:dzllwqd2022@163.com

  电话:18853281577

  责任编辑:于琛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头条
  • 视频
  • 热搜
  • 我的